这是 波兰和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全部事件列表。脚本代码位于:/Europa Universalis IV/events/flavorPOL.txt。
一般趣味事件
波兰-立陶宛海军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1632年,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萨于1632年在签署了登基协定之后继承了波兰王位,他旋即根据在协议中做出的承诺,宣布将根据国家需求建立一支舰队。他和杰拉德·登霍夫创造了一个海军委员会以完成建立新海军的任务。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担心国王权力过大,色姆议会并未支持瓦迪斯瓦夫的计划。国王邀请富人加入海军委员会,其中包括但泽商人和商船队拥有者格奥尔格·黑韦尔,以资助新舰队。黑韦尔捐赠了十艘装备小口径火炮的战船给瓦迪斯瓦夫四世。而新的「波兰舰队」则由十艘前商船,六艘小型船和一艘桨帆船组成,由海军少将亚历山大·塞顿指挥。由于不幸的国际关系,大量的防御战争以及和瑞典新的停战协议,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放弃了他的计划,转而准备用他的舰队组建波兰的第一个商船公司,随着黑韦尔的离世,计划破产,船舶最后被出售。
西吉斯蒙德纪念碑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齐格蒙特三世·瓦萨之子及继承人,瓦迪斯瓦夫四世下令建造的西吉斯蒙德圆柱建于1643至1644年,由意大利出身的建筑师康斯坦丁诺·滕卡尔拉设计。该座柯林斯式立柱位于华沙,由红色大理石制成,高8.5米,其上安置的齐格蒙特三世塑像雕塑高2.75米。立柱周围饰有四只鹰塑像,国王雕塑则身着盔甲,一手持十字架、一手挥剑。
墨丘利波兰日报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波兰的卢德维卡·玛丽亚·贡扎加王后和扬·卡齐米日国王赞助发行的波兰语墨丘利常识报每周发刊,希耶罗宁·皮诺奇担任编辑,J.A.戈尔钦出版社出版。它关注当代政治、各王朝内政和君王间的战事,促进了政治改革,加强了君权。
维尔纽斯大学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立陶宛贵族要求耶稣会在维尔纽斯或考纳斯创建一个高等学府的一年后,维尔纽斯主教布洛塔·瑟维奇在市中心购买了几栋建筑,并于1569年在此成立了维尔纽斯学院。学院有三个分支:人文系、哲学系、神学系。1570年学院的图书馆落成,齐格蒙特二世将2500本书捐赠给新建立的学院,而同时第一批学子也入读了。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斯特凡·巴托雷在1578年4月1日签署了法令,该法令授予维尔纽斯学院和克拉科夫大学同等的地位,并将维尔纽斯学院升格为维尔纽斯大学。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79年10月30日颁布的圣谕中批准了斯特凡的法令。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皮奥特奥尔·斯卡加。
扬·布罗热克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扬·布罗热克是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医生、诗人、作家、音乐家,同时也是克拉科夫学院校长。他通过在数字和几何理论上的研究,提出了蜂巢被建造成六边形的原因——六边形能最有效地利用蜂蜡,而且能很好地储存蜂蜜。布罗热克对于哥白尼理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他对于哥白尼的理论十分支持,并很早就撰写了哥白尼的传记。雅盖隆大学的布罗歇尔姆学院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米哈乌·森齐武伊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波兰炼金术士、哲学家、医生米哈乌·森齐武伊是化学的先驱。他提出了提纯和制备数种酸、金属元素以及其它化合物的方法。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瓦萨是炼金术的爱好者,他曾与森齐武伊一同进行实验。森齐武伊曾设计出矿石和金属的冶炼厂,并撰写了许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炼金术新知》(A New Light of Alchemy)。这本书是以炼金术的术语写成的,只有其它炼金术士或研究者才能读得懂。森齐武伊还曾发现了氧气,他将其称之为「生命的粮食」,这比舍勒和普利斯特利对氧气的发现要早了170年。
扎莫希奇学院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1594年,波兰总理大臣扬·扎莫伊斯基建立起了扎莫希奇学院,这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的第四座高等教育机构。诗人瑟蒙·瑟蒙诺维奇(拉丁文名为塞蒙·塞蒙尼德斯),协助扬·扎莫伊斯基建立学院,并且成为讲师之一。教宗克莱蒙特八世和时任海乌姆主教都批准了学院的创立。学院于1595年3月15日开设,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瓦萨在1601年予以批准和确认。学院的三个院系分别为文科、法律、医学。它有7个教授职位;从1637年开始,学校有权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霍休斯神学院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红衣主教、沃尔米亚主教斯坦尼斯洛斯·霍休斯对我国灵性福祉感到担忧。霍休斯请求耶稣会的帮助反对在波兰市民和贵族间传播的新教教义。他们一起拟定计划在他的教区建立一所精英学校。由这里训练的人材将会学习怎样驳斥改革派的论点,并将已新教化的地区回归天主的福音。
拉齐维乌圣经和波兰的宗教改革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一群加尔文派学者将圣经译成了波兰语。学者们使用了已知的最原始资料,毫无疑问这项工作十分细致。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波兰民众会更易接触到新教教义,这就太可怕了。我们的一些贵族已经是加尔文派的信徒了,而路德宗在平民中传播许久。
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后继者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无子的瓦迪斯瓦夫三世在瓦尔纳战死沙场后,波兰与匈牙利的共主联邦破裂,并给波兰留下一段空位期。波兰贵族推举其弟立陶宛大公卡齐米日为王,但卡齐米日并未接受贵族开出的条件。1447年,经过三年谈判之后,卡齐米日最终登基为波兰国王,将两国作为联邦,同时统治。
波兰的选举君主制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1370年,皮亚斯特王朝的末代国王驾崩之后, 波兰贵族们开始稽考旧章,翻查先例,以便能使他们从君主制中独立。起先,只有小部分的贵族能用他们的特权选出下任国王——在1384年和1523年是女王,因为他们支持雅德维加和安娜成为君主。但最终有权选举波兰君主的贵族人数增加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波兰,贵族头衔由所有符合资格的人士的子女继承。所以,在其鼎盛时期,多达五十万的波兰人可以行使他们的选举权——这说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是最大限度行使选举权的国家,可能也在美国和法国建立共和体制之前规模最大的「民主」体制。真正的国王选举是在1573年选举瓦鲁瓦的亨利时肇始,由此开始,外国的诸王公贵族们也总来谋取波兰王位,为什么贵族不选出他们中的一位继承王位呢?
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都由贵族们聚集在华沙郊区沃拉的田野选举而产生。数以万计的贵族可以出席,最富有的大贵族也会与最贫穷的伯爵攀谈,交流他们的支持对象和投票情况。1573年第一次选举在四天后才统计出选举结果,而后来的选举规模较小,只在一两天后就能统计出选举结果;在选举活动期间,会不时地举行聚会和交易会,军队也会全副武装。选举进行期间,则由一位临时执政者行使王权,通常由华沙大主教担任,他也将监督整个选举过程。=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请将触发条件移至这里) |
我们信任波兰国会!
|
彼得库夫法规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卡齐米日四世之子——扬·奥波拉特统治时期,他持续对贵族做出让步。在1496年,彼得库夫法被颁布,这预示着农奴制将在法律上得以巩固和强化。根据该法案,每年只有一名农民能被允许离开其所属的村庄。该法案随后被扩充,新的修订版本将农民的工作义务延长到了每周六天。 至此,波兰的佃农不仅丧失了所有权力,且丧失了自由。 所有权力被贵族掌握在手中。
继承马佐维亚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马佐维亚公国曾长期为皮亚斯特王朝的一支所统治,但是因为波兰的强权,这个公国经常遵循波兰的外交政策。1525年随着皮亚斯特王朝最后的统治者离去,波兰继承了这片土地。当时尚未明确该如何处置这片区域,但它最终成为了一处王家直属领地。而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将是波兰未来的首都——华沙。
耶稣会的国王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齐格蒙特三世是瑞典国王约翰三世之子,其父虽统治着一个顽固的新教国家,但个人却倾向于天主教。齐格蒙特三世自幼受耶稣会熏陶,常伴其左右。宗教对于他而言就如同政治一样重要。同时他还有一个执念——让波兰把天主教作为国教。纵然他是国王,这也可能是永不可能的任务。宗教自由和宽容的思想原则是波兰社会的基础。但是齐格蒙特三世意志坚强且十分固执,所以他仍未放弃。自然而然地,他惹怒全国,令全民失望,并且树敌无数,最后还是失败了——这一切阻止了他在17世纪第一个十年改革政府加强王权的努力。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200 月 |
宗教自由胜于今朝
天主教应当是各种信仰中的第一位 万福耶稣会之王! |
索别斯基陆军改革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当扬·索别斯基于1674年成为国王时,他已经是一位著名而光荣的军事领袖——他起于行伍,并最终登基为王。他对波兰军队的改革早在他成为国王之前就开始了,但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改革的强大影响力给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印迹。新的波兰军队从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中拯救了维也纳。不幸的是,从长远来看,这一行为是帮助了奥地利而不是帮助了波兰。
土波危机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1670年和1680年之间,波兰治下乌克兰哥萨克人向奥斯曼称臣,并请求鞑靼人一同抗击波兰。扬·索别斯基将军对哥萨克人的胜利看来只是暂时的。波兰和奥斯曼旋即进入了战争。在1672年,波兰-立陶宛面临着奥斯曼的大举入侵。随着边关要卡缅涅茨波多尔斯基的沦陷,波兰人在布查签署了屈辱的合约。索别斯基在1683年率领一支援军解救受奥斯曼围攻的维也纳,联军的指挥管赢得了史诗般的胜利。这标志着奥斯曼从欧洲撤离。
大北方战争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1697年,15岁的卡尔十二世登上了瑞典王位。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看到了良机,他在1699年与丹麦、波兰-萨克森结成联盟。然而在英格兰和尼德兰海军的援助下,卡尔十二世登陆西兰岛,并且迅速粉碎了丹麦军队。之后在爱沙尼亚,卡尔十二世的军队以一敌五击败了俄罗斯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然而卡尔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南下进攻波兰-萨克森君主奥古斯特二世,并于1704年将他赶出波兰;之后,亲瑞典的斯坦尼斯拉夫·莱什琴斯基被扶上波兰王位,接着在1706年征服了萨克森。在俄国人开始建造圣彼得堡(1703)和重建他们的军队时,卡尔十二世还占领了爱沙尼亚(1704-1706)。卡尔之后决定取道乌克兰进军莫斯科,在那里,伊万·马泽帕(亲瑞典)领导下的哥萨克人再次起义(1708年)。严酷的冬天和俄国的突袭削减了他的军队,最终他在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中被击败。受伤的国王逃到了奥斯曼帝国。俄国人在普鲁特河上被奥斯曼帝国包围,但是彼得一世成功地用亚速收买了土耳其人。在卡尔十二世流亡奥斯曼期间,俄罗斯、丹麦、汉诺威——甚至普鲁士,占领了瑞典环波罗的海的大部分领土。摆脱流亡后,卡尔十二于1718年在挪威的弗雷德里希堡阵亡。和谈之后,瑞典失去了它的波罗的海帝国。
可怕的瘟疫流行于立陶宛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1709年至1710年之间,立陶宛经历着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酷的冬日。不仅如此,一场瘟疫传遍了全国,杀害了成千上万的人。七印中第一印已被揭开,天启之骑士骑白马,持弓箭,携瘟疫而来。唯有祈祷……祈祷……祈祷……
尼古拉·哥白尼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尼古拉·哥白尼在1543年去世,在那年,他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与当时受推崇的托勒密的地心说不同,他在这本书里论证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这本书严重威胁了圣经的真实性以及长期以来建立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论点没有数学依据,但这将由后来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提供。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请将触发条件移至这里) |
好的
|
为王权斗争
为王权斗争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Root.Monarch.GetTitle]与色姆议会之间的紧张局势已经到达了临界点。[Root.Monarch.GetTitle]已经彻底厌倦了现在的状况,甚至是为了最微不足道的治理行为,都要与什拉赫塔贵族进行妥协,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尝试着与君主对着干。[Root.Monarch.GetTitle]相信,是时候彻底终结[Root.GetName]色姆会议的权力了。
贵族会盟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正如[Root.Monarch.GetName]下定决心废除色姆会议的权力一样,色姆会议也向[Root.Monarch.GetName]提出了他们的要求。米科瓦伊·泽布日多夫斯基、扬·什琴斯内·赫布特、斯坦尼斯瓦夫·斯塔德尼基、亚历山大·约瑟夫·利索夫斯基和亚努什·拉齐维乌等人在斯德日察和卢布林召开了罗科什大会——一种半合法的贵族叛乱。贵族们在罗科什大会共立盟约,列出了67条纲领,要求[Root.Monarch.GetName]因违反《亨利王条约》而引咎退位,并要求[Root.Monarch.GetTitle]向色姆交出国家官员的任免权。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请在这里描述触发条件) |
立即生效
| |
尝试与贵族联盟协商。
拒绝他们的要求。
|
桑多梅日起义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波兰贵族结成联盟要求[Root.Monarch.GetTitle]退位后,他们发起了公开叛乱。尽管仍有机会进行谈判妥协,但一支由盖特曼 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领导的王室军队已经被派去平乱。
和解色姆议会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贵族的叛乱结束了![Root.Monarch.GetName]拒绝向贵族屈膝,并且[Root.Monarch.GetHerHis]的这场胜利被认为是王权的胜利。现在贵族不得不匍匐在国王的脚下以乞求宽大处理。现在[Root.Monarch.GetName]已经彻底驾驭住了这个国家,并且第一次着手在[Root.GetName]建立绝对君权。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请在这里描述触发条件) |
贵族们已经正式投降了。 |
色姆议会掌权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向色姆议会无数次妥协后,[Root.Monarch.GetName]再也无法忍受了,并宣布退位。由于没有任何王位候选人愿意继承[Root.GetAdjective]君主制的惨淡状态,现在国家权力完全掌握在色姆议会手中。由于实行选举君主制,[Root.GetName]有时会被称为共和国,但从今天起,[Root.GetName]将真正成为一个最尊贵的共和国。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请在这里描述触发条件) |
[Root.Monarch.GetTitle]还能做什么?
|
涅沙瓦特权
涅沙瓦特权 - 特别协议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1425年和十三年战争期间对贵族们做出让步之后,卡齐米日四世不得不再次面临新的让步。为了能够筹集一支包括许多雇佣兵的军队,国王需要贵族的经济援助。为了解决王国最为紧迫的问题,他不得不接受涅沙瓦特权,这意味着贵族有权保留在地方上的特定代表权,没有这些,将很难筹集到军队,也很难征收到税款。通过这种方式,贵族们获得共同利益,一个保障军队和税收的高效而强大的组织也能通过立法确立起来。
结束停滞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1683年9月12日,扬·索别斯基领导联军击败了围攻维也纳的奥斯曼人。从那一刻起,这位国王的英名响彻欧洲。在这时,索别斯基已为自己赢得了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他或许有能力结束波兰的停滞;可他并没能做出这种尝试。他在位早期的有利政治氛围证明他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君王。他的确从没有像以前的历任国王一样,受到各种条款和否决权的掣肘,但他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继续对抗奥斯曼——一场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争。而在同时,他还要应付不支持这一决断的大贵族,以及不断增长的异见者。在放弃战争之后,索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胆结石;他从未成功地让贵族们认清自己是国王,而不再只是大贵族豪强中的一员。总的来说,他没能让自己在什拉赫塔贵族中的崇高声望,成为实现集权、达成协调一致的政治行动的资本。如果他在救援维也纳之后能专注于国内事务,与贵族斗争,结果完全可能不同。可谁知道呢……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180 月 |
不,改变需要解决太多问题了 让我们改变这令人沮丧的局面 |
结束停滞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腓特烈·奥古斯特二世于1697年加冕为波兰国王。他从未有过一个好名声。腓特烈·奥古斯特是德意志人,由于没能在自己发动的战争中取胜,他被认为是一位并不成功的波兰国王。然而当腓特烈·奥古斯特加冕之时,他曾有过雄心壮志。他绝不是愚鲁的统治者,并打算把波兰立陶宛联邦改造成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在他年轻时,柏林、汉诺威、慕尼黑同侪的理念影响了他,而他需要一场战争来达成他的目标。和索别斯基一样,他把战争当成是获得威望以及自由实现自己的计划的最可靠的方式。不过从这时起,奥古斯特二世开始出现了失误——他和他的盟友低估了在战争中打垮十八岁瑞典幼君的难度,而奥古斯特二世也不像索别斯基那样富于军事才能。除了战败之外,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以及被迫羞辱性地退位令他威望扫地,失去了任何改革的机会。不仅如此,他的复位是在俄罗斯人的刺刀帮助下达成的,这反而令波兰君主制再无复兴的可能。然而……若是他与波兰赢得了战争而俄罗斯被大幅削弱,那他的处境应当有所不同。若不是他沉迷于为自己在德累斯顿的城堡购买艺术品,他或许真能用威望跟军事实力、以他的大胆和蛮力完成那不可能的成就……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180 月 |
不,改变需要解决太多问题了 让我们改变这令人沮丧的局面 |
结束停滞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当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登上波兰王位后,发生了狂热的改革浪潮。1766年,首相扎莫伊斯基向色姆议会提出了他的宪法改革计划,其中包括自由否决权的取消。这引来了圣彼得堡和柏林的战争威胁——如果波兰国会不撤回法案,或者此次联盟议会不立即解散,圣彼得堡和柏林将会立即做出反应。国王和他的支持者几乎无计可施,只能遵从于他们的威胁,继续受困于华沙。而色姆议会议员却从「萨克森之眠」中醒来,联盟议会拒绝屈服。与此同时,一些大贵族正想摆脱根基不牢的斯坦尼斯瓦夫国王,转而向俄罗斯寻求支持;在年轻的苏洛沃夫将军的指挥下,他们与俄国的联军击败了巴尔同盟的军队。结束停滞的尝试,反而成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导火索。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180 月 |
不,改变需要解决太多问题了 让我们改变这令人沮丧的局面 |
结束停滞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1787年,斯坦尼斯瓦夫国王向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示好,并提出了协议。波兰许诺将组建一支庞大的军队,支持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帮助抵御来自普鲁士和瑞典的侧翼威胁。这是一个明智之举,意味着国王将获得一支足以从敌人手中保卫国家的军队。但是叶卡捷琳娜并未上钩——她宁肯让波兰作为一片在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缓冲区。由于此举失败,国王再无计可施,也无法推行体面的外交政策。1788年,在四年大议会期间,所谓的「爱国党」成员把事态掌握在了手中。议会表决决定扩大军队规模,并将军队的控制权转交于色姆议会的一个下属委员会。外交事务则交由另一个色姆议会的委员会主管。它还废除了自1772年以来一直管理该国的常任理事会,并对土地收入征税,对什拉赫塔贵族的税率为10%,对教会的税率则为20%。1791年,国王摆脱了与叶卡捷琳娜协约失败以来的孤立,与伊格纳奇·波托茨基和胡戈·科万塔伊一起,起草了《五三宪法》。这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它在波托茨基的共和主义、科万塔伊的激进主义以及斯坦尼斯瓦夫国王的君主制之间达成了令人满意的妥协。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做出了回应;局势对波兰十分不利,此时奥斯曼与俄罗斯已经签署了和约。国王和改革的支持者只能召集起37000人的军队,其中很多是新兵,他们英勇地投入了与89000余人的老练俄国军队的战斗。没有人对波兰施以援手,而战争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结束停滞的尝试不幸地带来了对波兰的第二次瓜分。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180 月 |
不,改变需要解决太多问题了 让我们改变这令人沮丧的局面 |
登基协定
「登基协定」与《亨利王条约》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1572年雅盖隆王朝绝嗣,一位新国王被选了出来,他叫亨利·德·安茹。在当选后,他被迫签署了被后世称为「亨利王条约」的文件,该条约确立了波兰的选举君主制。他还签署了一份「登基协定」,这是获选君主与色姆议会间的正式协议。这些条约实际上使君主几乎失去了一切的权力——他无权任命政府官员,只能控制一支由3000人组成的王室军队。如果他要获得其他的权力,则需要请求色姆议会批准。此时,君主只不过是个傀儡,波兰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君主制国家,而是一个贵族共和国。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请将触发条件移至这里) 1 日 |
我们无能为力,吾王。
|
色姆议会拒绝调动更多的军队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自从亨利王条约以及「登基协定」的签署以来,国王几乎失去了自身大部分的权力。如果国王想要制定政策,例如发动战争,那么他就需要经过色姆议会的同意。有时国王们会试图将国家拖入战争之中,从而迫使色姆议会出于必要性而屈服,或是建立一个国内政治联盟来平衡,但色姆议会常常都会直白地说不。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6 月 |
立即生效
| |
好的 在背后回覆他们 |
色姆议会遵从您的决策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自由否决权本身只不过是这个政治弊端中最明显的表象,它内在的弊端则更多。自第一次动用该权利之后,否决权有17年未被使用,第二次后仅有10年。后来,随意动用否决权的风气逐渐泛滥于议会之中。行使否决权逐渐变成了一种盲目虚荣的表现,尤其是在小什拉赫塔之间,他们把否决权视为他们个人参与联邦治理的象征,以及他们自由的最终保障。很明显,国王是有着不同看法的。人们有必要明白,波兰的决策并不会因为否决权就停滞。必要的时候国王将做出很大部分的妥协,以确保至少有个可以接受的结果。然而,随着波兰社会逐渐失去共识,达成妥协越来越难。当政策方针已筹备进行了好几个月,突然就在色姆议会刚要通过提案的前一刻,有人站出来投了反对票,这就尤其麻烦……当然,有时提案确实可以被通过。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3 月 |
立即生效
| |
知道了! |
瑟姆议会否决所有政策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自由否决权本身只不过是这个政治弊端中最明显的表象,它内在的弊端则更多。自第一次动用该权利之后,否决权有17年未被使用,第二次后仅有10年。后来,随意动用否决权的风气逐渐泛滥于议会之中。行使否决权逐渐变成了一种盲目虚荣的表现,尤其是在小什拉赫塔之间,他们把否决权视为他们个人参与联邦治理的象征,以及他们自由的最终保障。很明显,国王是有着不同看法的。人们有必要明白,波兰的决策并不会因为否决权就停滞。必要的时候国王将做出很大部分的妥协,以确保至少有个可以接受的结果。然而,随着波兰社会逐渐失去共识,达成妥协越来越难。当政策方针已筹备进行了好几个月,突然就在色姆议会刚要通过提案的前一刻,有人站出来投了反对票,这就尤其麻烦……
触发条件
|
平均发生时间
6 月 |
立即生效
| |
好的 在背后回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