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米兰 | |
政府等级 | ![]() |
主流文化 | ![]() |
首都 | ![]() |
政体 | ![]() |
国教 | ![]() |
科技组 | ![]() |
米兰的理念 |
此信息可能已落后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
![]() |
+10% 步兵作战能力 +1 外交关系 |
![]() |
+20% 全国人力修正
|
![]() |
|

米兰公国成立于1395年,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从那以后,它的统治者在国内和国外为建立他们的权威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然而伦巴第的城市并不心悦诚服地接受公爵的统治,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可能会试图为自己夺取权力,建立共和政体。另一方面,野心勃勃、技艺高超的雇佣兵队长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在最近的战斗中名声大噪。他也会抓住任何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之前,米兰国内必然难以平静。
最后,两个相互竞争、奉行扩张主义的大国——法兰西和奥地利都已经盯上了米兰公国。对他们来说,似乎只要在竞争中成功地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米兰这块肥沃的土地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奖赏。米兰将不得不小心选择其中一方,同时又不能太过亦步亦趋,反而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控制。特别地,米兰还必须决定是继续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还是寻求独立,走自己的路。米兰的成功将取决于其外交关系的谨慎平衡——以及自己在战争中取得的成果。如果能够赢得比本世纪上半叶更丰硕的结果,那么成功并不遥远。
米兰(英文:Milan)是一个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国家,开局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米兰在北意大利地区具有一定的实力,并有能力成立 意大利。史实中,在
法兰西、
奥地利、
西班牙等大国所有。而在玩家手中,借助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强大的军队,米兰将成为一支强劲的势力,并继续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达成意大利的雄心。
米兰是伦巴第文化的文化母国。
任务
![]() |
只适用于DLC皇帝激活时。 |
- 主条目:米兰任务
米兰有一组内容丰富的任务树,主要聚焦于对整个意大利的征服。
事件
- 主条目:米兰事件
米兰有一系列专有的趣味事件。
- 参见:金色安布罗斯共和国
如果米兰处于摄政议会、或者正统性低,那么它就有可能触发灾难金色安布罗斯共和国。在灾难期间,米兰将获得特殊政体“安布罗斯共和国”,而别国可能获得对米兰公爵之位的宣称权。最终,米兰的将领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可能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并最终宣布成为公爵。
- 以下女性史事件可由米兰触发:
卡泰丽娜·斯福尔扎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弗利之虎」卡泰丽娜·斯福尔扎是一个热衷于打猎,战争和炼金术的强大统治者。在她与她的儿子被敌人奥尔西斯家族囚禁后,她主动要求向固守的拉瓦尔迪诺城堡主托马索·菲奥请降,并将儿子留在奥尔西斯家族作为人质。在进入城堡后,斯福尔扎马上反目,并声称将会对奥尔西斯家族复仇。当奥尔西家族威胁要处死她的长子时,她站在城墙上,一边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就算是在我面前绞死他们也罢……我这儿的模子还能造出新的来!”一边向攻城部队露出自己的私处。她的反应让奥尔西斯家族震惊了,他们连她孩子的一根毫毛也不敢动。最后,斯福尔扎和她的叔叔卢多维科·伊尔·莫罗成功击败了敌人并拿回了属于她的领地。自从她拿回领地之后,她的政治力量通过与周围国家交换礼物并为孩子安排婚姻而不断壮大。同时,她对领地中收支的掌握和亲自训练民兵的行为也表现了她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安杰丽卡·考夫曼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在她的好朋友温特沃斯女士的赞助下,历史画家安杰丽卡·考夫曼又一次来到了$COUNTRY$。她精通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在内的许多语言,是一位热情的读者,一位有天赋的音乐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能够在所有她停留过的国家里都成为名人。英国皇族帮了她许多忙,但约书亚·雷诺兹爵士才是她最好的朋友。他让安杰丽卡成为了向国王提出建立皇家学院的请愿书的签署人之一。而在不久后皇家学院便成功成立了。她每年都会来到学院中展出她的画作,其中《莱昂纳多参观弗朗西斯一世的军队》一作收到了尤其多的赞赏。很少有女性选择历史画家——在学院派绘画中最优秀而最有利可图的一类——作为职业,但安杰丽卡·考夫曼就是她们中的一员。
决议
米兰能成立国家 意大利。
![]() |
这条信息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作为文艺复兴的中心,我们国家的文化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持久的艺术革命的时代,特别是在建筑和文学方面。但是文化革命却没能帮助我们的国家保持内部的和平。我们一直被外来的追求力量和侵吞领土的国家侵扰着。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 decision factors:
- 基础权重:1
策略
米兰是游戏开始时实力较强的意大利国家之一。虽然起步只有4个省份,并面临意大利地区复杂的外交环境,但拥有十分富庶的省份(首都米兰开局时是全欧洲发展度最高的省份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人力储备,最重要的是,还有不少扩张的机会。
外交环境和盟友选择
对于米兰来说,如果有什么比一支强大而全能的军队更重要的话,那就是外交。尽管有一定的实力,米兰起先仍是生存在各个大国之间的一支较弱的力量,因此必须依仗良好的外交环境。米兰的传统给予其一个额外的外交关系,这将让它在外交事务中更加游刃有余。作为又一个被困在神罗中渴望领土的国家,米兰必须聚集一群可靠的盟友才能成功;不仅是为了帮助你征服,也是为了对抗大国的攻击。
要做到这一点,迅速的外交行动是关键。而且请记住,强大的盟友(例如 法兰西、
奥地利、
卡斯蒂利亚) 可以给你带来不小的优势,但实力相对较弱但足够忠实可靠的盟友(往往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例如
巴伐利亚等)可能更值得结交。
尤其应该注意观察周边各个国家的相互宿敌情况,以选择最初的扩张方向,结交利益一致的盟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身处神圣罗马帝国内,皇帝一般都可能会对米兰进行干涉;迅疾的扩张更可能招致神罗内部大规模的包围网。在影子王国发生之前,神罗内部的扩张也是要尽量审慎为好。
萨伏依 是一般来说都是早期一个相当好的盟友,它足以保证米兰免受其他北意大利国家的侵袭, 且不拥有成立意大利必需的省份,短期内没有利益冲突。但萨伏依可能经常与
勃艮第 甚至
法兰西开战,所以会让人感到厌烦。
奥地利 将比萨伏依更好地确保米兰的独立,也可以协助米兰进行征服,若其联合统治了
匈牙利,则力量更加强大。但与萨伏依不同的是,如果米兰的战争目标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且是奥地利的盟友,那么奥地利将不会帮助米兰。由于米兰在一开始几乎完全被神罗成员包围,与
奥地利的早期联盟可能是十分有利的。只要米兰还在帝国内,作为盟友的皇帝一般不会干涉米兰在神罗内的扩张。但这种情况很可能在1490年发生改变,届时 影子王国 事件将导致所有意大利国家都离开神罗。作为神罗之外的国家,攻击帝国成员(如
瑞士)将招致皇帝的愤怒,即使皇帝是你的盟友,它一般也会对帝国成员进行保护。而如果奥地利开局将玩家设为宿敌,就可能意味着这是一局更具挑战性的游戏,米兰可能会在外交上面临更大的难题,也一般意味着早期征服进程的放缓,因为接邻的国家几乎都处在神罗之内。届时将可以寻求与
法兰西的盟约以与之对抗。
法兰西实力强大,是值得攀附的强大盟友,若玩家与奥地利关系紧张,有这样一份盟约则可以更轻松地应对。但与选择结盟
奥地利一样,米兰在玩家手中早晚会成为欧陆的主要势力,届时必然会与老盟友发生冲突,因此应该有充足的准备。一般来说很难与法兰西和奥地利这对历史宿敌同时结盟,即便能做到也难以长久维持,并且可能会在扩张方向上束手束脚。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对抗另一个。
教宗国 在你的外交中应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玩家在北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必须格外审慎地处理与教宗国的关系。开局时,教宗国一般会与
佛罗伦萨或
普罗旺斯成为宿敌,而和米兰不会立即发生冲突。和教宗国维持良好的关系甚至结盟在早期会很有利,这将加快教廷影响力的增长,若能成为教廷监护,在早期将是一个极大利好——不仅在于教廷监护给予的多项增益,掌握开除教籍和十字军的教廷外交手段更使得米兰如虎添翼。但教宗国所拥有的省份是成立意大利所必需的,早晚会成为米兰的对手,应该尽力避免其坐大。
匈牙利 可以成为对抗威尼斯的有力帮手,但是要警惕这样一个事实:结盟它们会带来与奥地利发生冲突的潜在风险,因为奥地利有时可能会进入对匈牙利的角逐,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联合统治的野心。成为神罗皇帝的敌人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勃艮第有一定的实力,在米兰逐渐壮大后可以帮助玩家对抗宿敌,尤其是法兰西或者奥地利。与勃艮第的联姻也有可能让玩家获得分割勃艮第遗产的机会。
最好避免太早威胁德意志南部各国,因为过多数量的受威胁国家和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严重侵略扩张将大大加快对米兰的包围网的组建。与南德意志的数个小国维持友善的关系,他们一般来说最可能感受到米兰侵略扩张带来的威胁,并组建包围网。
扩张方向
一般来说,成立 意大利应该是玩家在游戏早期的主要目标。
意大利拥有强大的国家理念,十分适合日后的发展。为了这一目标,应该把目标放在征服成立意大利所需的省份上。最好审慎地扩张,优先割取必需省份,以免侵略扩张带来的严重影响,并注意行政科技,尽早达到所需的10级科技。
米兰应该及早选择 威尼斯作为竞争对手(因为
威尼斯 几乎总与米兰竞争),以重新征服核心领土布雷西亚为目标对其开战。威尼斯实力强劲,有尤其强大的海军,且拥有贸易联盟内的盟友,可能会相当难缠。如果
奥地利有征服威尼斯的野心,那么联合奥地利共同对威尼斯开战将会简单许多,因为威尼斯不是神罗成员且与奥地利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对威尼斯的征服将使米兰获得贸易上的优势,但其所拥有的省份只有维罗纳是成立
意大利所必需的,因此对威尼斯的全部征服可以略微放缓。威尼斯早期颇为强大,但往往都会与附近的大国陷入冲突,届时可以乘虚而入,甚至轻易占领他们令人称羡的首都。也可以等待成立意大利获得永久宣称之后再行考虑。
曼托瓦 仅仅拥有一个很容易占领的富庶的省份并将为米兰在被征服后提供一笔可观的税收,但你必须小心即将到来的叛乱。对于
费拉拉可能要多费些力气 ,它不那么脆弱,因为它有两个省,并且意味着它有能力获得更强大的盟友。托斯卡纳地区的
佛罗伦萨、
卢卡和
锡耶纳应该是下一个目标,但要注意他们的盟友。
佛罗伦萨往往和
教宗国关系紧张,甚至可能被开除教籍,若能把握机会,就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和极低的侵略扩张获得极大的成功。如果
卢卡 或者
锡耶纳被设为了自由市,就应该避免向其直接宣战。对于以上所述的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他们与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结盟或被保证独立,等待一时的弱点,然后在任何其他国家决定进攻他们之前就开始施加压力。
热那亚 可以是朋友,但更可以是你的一个优先征服目标。作为一个朋友,
热那亚 可以为米兰提供保护。而征服热那亚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米兰将获得出海口,并扩大在热那亚贸易节点的份额,进而增加收入。但
热那亚 的实力绝不能被低估,因为它在地中海的多个省份和在克里米亚的商业影响力,超过了它们在意大利大陆仅有的两个省份,且拥有贸易联盟内的盟友一起进行防御战争,所以在动手前须作好足够的准备。
教宗国 所拥有的省份是成立意大利所必需的,即使一直关系良好,他们也早晚会成为米兰的对手。在公开敌对之前,尽量不要让它获得在意大利地区扩张的机会,因为其本身实力的增强还属次要威胁,日后从教宗国手中征服大量省份更会使得与其的关系急剧恶化。这不仅会让米兰更难以获得教廷影响力,被开除教籍(绝罚)的噩耗也随时可能降临。被开除教籍不仅会带来一系列debuff,还会使得所有天主教国家对我国的观点急剧降低,邻国还可以获得对我国的宣战借口。为了避免或尽可能降低被开除教籍的惩罚,可以选择以下几条路径:
- (1)尽快更换君主,开除教籍的行动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维持共和制可能会让这种方法更加容易;
- (2)尽早获取教宗国所拥有的成立
意大利所必需的省份,但如果选择维持天主教,罗马最好在成立意大利前的最后一次战争再割取并尽快建造核心(否则将触发修正“占领罗马”),在成立意大利并获得永久宣称后,再一举吞并其在意大利地区剩余的全部省份;
- (3)在新教或改革宗出现后转变教派,可以作为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手段,既免除了开除教籍的风险,又可以避免过早占领罗马的惩罚,而且作为非天主教徒拥有罗马反而能获得“征服罗马”的加成;
- (4)紧紧掌握教廷监护的位置,在作为宗座守护者的同时向教宗国开战可以安全地避免绝罚的问题。但一届教廷监护往往不能持续非常久,所以应该尽快完成所需的全部行动。如果教廷影响力较低或者运气不好,至少寄希望于教廷监护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与米兰友好的国家,不要让米兰的宿敌或者教宗国自己当选教廷监护。
谈到 那不勒斯,通常要留心观察其所处地位。
阿拉贡 开局时是那不勒斯的宗主国,但众所周知,阿拉贡连带着那不勒斯很可能会通过伊比利亚联婚事件而被
卡斯蒂利亚联合统治,这会让那不勒斯的主权更加难以被干涉。
- 如果卡斯蒂利亚尚未联统阿拉贡,并且两国君主性别相同且均处壮年,则伊比利亚联婚的事件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这时可以与卡斯蒂利亚联盟,并许诺阿拉贡的土地,择机对其开战。在议和时,通过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时代能力“转移附庸”,可以以减半的花费将那不勒斯转为你的附庸国;
- 如果伊比利亚联婚发生得较早,米兰一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这一联合君主国抗衡,则可以等待时机、结交强大的盟友,或待卡斯蒂利亚及其联统国陷入与北非、法国的战争或是国内的大规模叛乱时,对其开战,历经一场更加艰苦的战争,一样可以获得上述的战利品;
- 如果那不勒斯已经独立,只要他们不与任何强大的盟友联系,例如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和科隆,那就去推平那不勒斯吧。
不论如何,赢得 那不勒斯将确立米兰今后在意大利地区的绝对优势;对于阿拉贡直接控制的西西里和撒丁,最好不要过快地蚕食以免产生过高的侵略扩张,可以等待成立意大利获得永久宣称后再行考虑。
令人惊讶的是, 北方的 瑞士 是一个相当容易的目标。开局时瑞士与米兰实力相当,坐拥数座要塞并可能拥有较为强大的盟友,而且一般都会将米兰设为宿敌。但两场决定性的战斗(必要时雇佣雇佣兵)也将使瑞士军队精疲力竭,无力反击,从而使米兰能够占领一个甚至两个省。
如此发展,顺利的话在游戏开局100年左右,米兰应该已经统一了北意大利大部,实力大为增长,跻身列强行列,与其它欧陆大国足以分庭抗礼甚至略胜一筹,并即将成为全 意大利的国王。此后的发展策略,可以参看
意大利条目。
安布罗斯共和国
如果米兰的政体是君主制,在君主逝世后,如果国家由摄政会议统治或者新君主正统性较低时,都将触发 一个历史事件 给予它们机会去采用一种独特的政府形式,被称为安布罗共和国。这可称一种相当强有力的政府形式,因为它会分别增加税收收入 10% 和陆军士气 5%,两种奖励能很好地互相支持彼此。税收收入奖励是个好东西,因为米兰开局就拥有不错的经济基础,并且还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该奖励能因而转换为相当多的额外的钱给米兰使用。陆军士气奖励,另一方面,能有助于打仗去征服更多土地,允许从拥有的土地上使用税收收入奖励去获取更多的杜卡特。
然而,要当心,因为安布罗共和国带有一些有风险的附加条件,由于采用它会导致全部相邻的天主教君主国获得一个宣战理由对米兰去强迫它们返回君主制,对于实力有限的米兰来说可能相当危险,无论是没有强有力的盟友或是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来击退侵略者。
如果认为维持君主制对日后的发展更加有益,也可以选择不成立共和国,代价是稳定度的降低。但要注意,这一事件在1550年之前还可能重复发生,因而仍然要维持较高的正统性,并确保有强正当性的成年继承人。若想免除这一决选,可以寄希望于游戏开局时的米兰公爵,时年52岁的维斯孔蒂家族的菲力波·玛利亚生下强宣称的继承人并在其成年之后再过世,或是通过某些事件获得继承人。
神圣罗马帝国事务
米兰开局时处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内,但在1490年发生的影子王国事件会使包括其在内的所有意大利国家离开帝国。一般来说,米兰应该离开帝国,在帝国内米兰没有太多的利益,而且对于一个拉丁文化组的国家,如果其不是皇帝且不是 意大利,就会触发修正“服从皇帝”。如之前所述,在离开帝国前,米兰应该处理好与皇帝的关系,征服北意大利其它国家时尽力控制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侵略扩张,最好不在南德意志地区动作过大,并且不要对自由市直接开战。
在未退出帝国前,米兰自身较大的体量、与一些选帝侯国家的良好关系等等因素可能使得其有取代 奥地利成为新的帝国皇帝的可能。根据玩家个人的选择,玩家可以选择留在帝国内并争取继续连任皇帝以获得一些发展机会,但留在帝国内,如果不能连任皇帝或成立意大利,就会得到debuff, 而且还要继续面临侵略扩张和之后一场更加关乎切身利益的宗教战争,这往往没有多大好处。
在未退出帝国前,米兰如果与 勃艮第联姻或成为了帝国皇帝,就存在获得勃艮第的遗产的可能性。获得遗产会显著增加米兰的实力,并提供新的扩展方向。但这一块飞地也可能在管理上带来诸多不便,还需要面对此后的尼德兰起义事件。
理念组选择
其它
米兰拥有一些相当有益的正面历史事件,例如让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天才为其所用,或者赢得马基雅维利的赞扬等。妥善利用可以带来不小的收益。
1450年左右诞生的文艺复兴思潮有可能出现在米兰境内,如果有幸赢得的话将是重大利好。即使没能出现在国内,作为身处意大利地区的富庶国家,也可以很快将其接纳。
殖民活动在早期应该不会成为米兰的一大关切,在早期的外交科技情况下,其距离新大陆的距离太过遥远。可以在成立意大利之后再思考海外利益的问题,届时不仅殖民距离足够,欧陆上的主要殖民国家也可能已经被你大大削弱而无暇关注殖民活动,抢先殖民最有利的区域,或是直接抢夺之。
参考资料
不列颠 | ![]() ![]() ![]() ![]() ![]() ![]() |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欧 | ![]() ![]() ![]() ![]() ![]() |
北非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