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哥得兰 | |
政府等级 | ![]() |
主流文化 | ![]() |
首都 | ![]() |
政体 | ![]() |
国教 | ![]() |
科技组 | ![]() |
哥得兰的理念 |
此信息可能已落后版本,最后更新于1.30 ----
|
![]() |
−15% 造核花费 +15% 私掠效率 |
![]() |
+10% 贸易效率
|
![]() |
|


然而,它曾在1361年被丹麦征服,又被臭名昭著的波罗的海海盗——维塔利安兄弟会,以及条顿骑士团劫掠。1411年,卡尔马联盟的统治者,国王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开始加固岛上的维斯堡城堡,他在1439年被废黜后最终定居于此。
这一局面让埃里克国王陷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新的丹麦大王,克里斯托弗三世,渴望再次征服哥得兰岛,以求改善他在困难重重的联盟当中的处境,同时,埃里克国王也想从他手中夺回昔日的王位。不过,一条新的道路或将为埃里克展开:加强他的海军,将国家的重心回归到贸易活动上,或是更加可疑的活动——效法维塔利安兄弟会,因为已经有人开始称他为海盗埃里克了。
哥得兰(英文:Gotland)是一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小国,占据着同名的哥得兰岛。
开局时统治哥得兰的是前卡尔马联盟国王——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历史上,他于1439年被联盟三国废黜,迁居于哥得兰岛;1449年,他返回 波美拉尼亚,成为波美拉尼亚-
在游戏中,哥得兰可以选择坚持埃里克的宣称,重新将埃里克推上 丹麦王位;可以选择依托地理优势、组建贸易共和国;更可以选择升起黑旗,成为北方乃至七海上的海盗霸主。
任务
![]() |
只适用于DLC北方雄狮激活时。 |
- 主条目:哥得兰任务
沉浸包 北方雄狮开启时,哥得兰拥有一组独特任务树;视玩家在事件“埃里克·格里芬的宣称”及后续事件中的选择,可以获得共计 3 种各具特色的任务。
事件
- 主条目:哥得兰事件
沉浸包 北方雄狮开启时,哥得兰可以通过事件“埃里克·格里芬的宣称”和“哥得兰共和国的命运”选择未来发展目标,并获得各具特色的任务;AI选择君主制、商业共和国和海盗共和国路线的权重分别为10:9:81。
埃里克·格里芬的宣称
尽管遭到废黜,但他无疑还拥有合情合理的卡尔马联盟王位宣称。问题在于,[Root.GetName]的人民会不会支持他重夺王位的野心……
触发条件
|
只触发于
游戏开始时触发 |
立即生效
| |
我们支持埃里克——卡尔马联盟之王。
埃里克不是谁的国王。他顶多只是哥得兰的市长。
|
哥得兰共和国的命运
然而,前国王埃里克·格里芬的到来改变了哥得兰人的生活。他不做统治岛屿的国王,而是当起了统治岛屿的海盗,让波罗的海的水手们闻风丧胆。与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相比,惊险刺激的海盗生涯对许多人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但也有不少哥得兰人选择更加安全合法的谋生手段。
哥得兰共和国走到了十字路口,两条道路都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这座岛屿将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命运呢?
哥得兰的其它事件大多是通过完成任务来触发的。
决议
哥得兰可以成立 斯堪的纳维亚,或在符合条件时重建
汉萨同盟(吕贝克)。
潜在需求 | 接受 |
效果 |
AI决议因子:
- 基础权重:1
哥得兰有数个特有决议。脚本代码位于:/Europa Universalis IV/decisions/DanishDecisions.txt。
策略
哥得兰曾是个极难国家,而如今在玩家手中埃里克·格里芬却有极大的机会重返 伪王,重建
丹麦,一统
卡尔马联盟。亦或升起黑旗,称霸波罗的海水面,直至劫掠全世界。
还乡团路线
哥得兰可以在开局的事件中选择丹麦还乡线,或者选择共和线变身为商共政体或者海盗政体.
格里芬还乡主要靠任务树驱动,下面分别对所需任务做出说明:
- 皇帝的金库:给予大量金币以及年度税收+60,保证还乡经费充足。还乡一段时间后皇帝会要求
荷尔斯泰因独立,否则会对你宣战;鉴于还乡中交到了不少盟友,无需畏惧。
- 敌人的敌人:与
丹麦宿敌关系保持一定水平以上完成这个任务,会给伪王的宿敌们触发事件,与你结盟。他们一方面能在光复本土时出全力(哥得兰岛周围那么多海,你忙着看海就行)。十分建议拉
英格兰控制海权,再一个陆权强国帮你推平
西兰 [12]。勃艮第的海权能力也不错,但面对卡尔马海军应难以单独应付。海权是关键,必须拿下
西兰 [12]! - 挪威/瑞典:这能让
挪威及
瑞典成为你的历史友邦,光复本土后独立倾向拉到很低,甚至能让
瑞典规避血洗斯德哥尔摩的恶性事件链。
- 处决伪王:占领
西兰 [12]且战争分数超过50,我们就能把克里斯蒂安的脑袋挂在城门楼子上,和平联统丹麦而无任何过扩。同时触发事件,国家成为丹麦。倘若卡尔马的成员国此时业已宣告独立,亦可获得对其的武统宣战CB。
注意:
- 由于埃里克开局已臻耳顺之年,一没老婆传宗接代,二没孩子养老,且积攒盟友人情需要时间,因此尽早王室联姻,生产后代,尔后家祭勿忘告乃翁。
- 现版本
丹麦贼爱打卡累利阿,倘若光复后自觉无力整合,可先放出
卡累利阿,将东正教的土地塞过去;且加上
荷尔斯泰因两个附庸可以开加外交关系的阶层特权。
- 参见:丹麦#策略
海盗共和国路线
哥得兰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可以转共和国政体. 1.开局事件选择共和线. 2.开局事件选择丹麦线,在未完成任务<宣称丹麦王位>,且有继承人,且不满足联统或被联统条件时,原始君主埃里克死亡时会出现事件<埃里克的宣称>,这时候选择放弃宣称可以变身为共和线.
基于以上的特点.海盗哥得兰开局事件可以先选丹麦线提1稳定度,完成丹麦线上半部分任务,获得*皇帝的金库,*敌人的敌人,*发展哥得兰的任务奖励后,可以再变身海盗共和国, 同时,在老国王埃里克死亡时弹出事件<埃里克的宣称>中,也有两个特殊的分支 1.此时完成任务<宣称丹麦王位>,并且立刻以重建联合统治借口向丹麦宣战,再完成事件<埃里克的宣称>,此时如果战争胜利,仍然可以联统北欧三国. 2.如果不想联统北欧三国,可以先选择第二选项放弃宣称,会弹出事件选择财阀或海盗政体时,此时再完成任务<宣称丹麦王位>,将会获得全丹麦核心
作者私以为这是哥得兰最好的开局,建议海盗哥得兰玩家试试.可以看贴吧https://tieba.baidu.com/p/8085724982
参考资料
伊比利亚 | ![]() ![]() ![]() ![]() ![]() ![]() ![]() ![]() |
法兰西 | ![]() ![]() ![]() ![]() ![]() |
低地 | ![]() ![]() ![]() ![]() |
不列颠 | ![]() ![]() ![]() ![]() ![]() ![]() |
北欧及波罗的 | ![]() ![]() ![]() ![]() ![]() ![]() ![]() ![]() ![]() ![]() ![]() |
中欧 | ![]() ![]() ![]() ![]() ![]() ![]() ![]() |
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 |
南德意志 | ![]() ![]() ![]() ![]() ![]() ![]() ![]() ![]() ![]() ![]() ![]() ![]() ![]() |
意大利 | ![]() ![]() ![]() ![]() ![]() ![]() ![]() ![]() ![]() ![]() ![]() ![]() |
巴尔干及安纳托利亚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 | ![]() ![]() ![]() ![]() ![]() ![]() ![]() ![]() ![]() ![]() ![]() ![]() ![]() ![]() ![]() |
北非 | ![]() ![]() ![]() ![]() ![]() ![]() |
东非 | ![]() ![]() ![]() ![]() ![]() ![]() ![]() ![]() |
中非 | ![]() ![]() |
东南非 | ![]() ![]() ![]() ![]() ![]() ![]() ![]() |
西非 | ![]() ![]() ![]() ![]() ![]() ![]() ![]() ![]() ![]() ![]() ![]() ![]() ![]() |
西南非 | ![]() ![]() |
近东 | ![]() ![]() ![]() ![]() ![]() ![]() ![]() ![]() ![]() ![]() ![]() ![]() ![]() |
波斯及中亚 | ![]() ![]() ![]() ![]() ![]() ![]() ![]() ![]() |
北亚 | ![]() ![]() ![]() ![]() ![]() |
东亚 | ![]() ![]() ![]() ![]() ![]() ![]() ![]() ![]() ![]() ![]() ![]() ![]() ![]() ![]() |
东南亚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 | ![]() ![]() ![]() ![]() ![]() ![]() ![]() ![]() ![]() ![]() ![]() ![]() ![]() ![]() ![]() ![]() ![]() ![]() |